9 1免费版,四川丰满少妇诱惑久久久久,亚洲性受XXXXAAA白人性爽,上司人妻互换HD无码中文视频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主辦:中國水利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170019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水文化

蘇軾詩詞中的那條淮河

發表時間:2025-08-07

淮河蚌埠段 張治宇

  □陶宇晨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我想蘇軾大抵是更愛水的。他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寫進詞里,講給淮河聽。

  1060年,蘇軾結束了為母親的三年守孝,與父親和兄弟重返汴京。

  路途中經過許州(今許昌),當地宋莒公召集民工浚沼,于當地修建了一城中西湖。眼前這般景致令23歲的蘇軾流連,漫步在湖邊,只覺得“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長”。突然,聽得路邊兩農人說起今年收成,只是唉聲嘆氣。原來潁川(今潁河)已經連續七年大旱,廣闊的田野上只有雜草肆意生長。聽到這里,他頓時覺得眼前的景色毫無色彩,游人臉上的歡喜和農人臉上的憂愁讓尚未踏入官場的他一時間難以接受,他不知如何勸導農人。只得默默寫下一句“但恐城中歡,不知田野愴。潁川七不登,野氣長蒼莽”。

  至此,他與淮河結下了不解之緣。往后的歲月中,他把百姓的苦難,心中的憂愁,官場的黑暗寫作詩詞,寄情于山水,托付于淮河,活成后世所熟知的那位“東坡先生”。

  1071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離京,沿淮河前往杭州任職。人生遭遇如此打擊,仕途可謂一片迷惘。他途徑洪澤,想要繼續前行淮陰之際,中途卻遇大風,自己的命運也好似這淮河中的一帆孤影一般,明明心有所往,卻因為這風浪,變得飄搖不定,只得折返回去。

  幸運的是,河邊的居民邀請蘇軾進了屋,雖無瓊漿玉液,卻有河鮮美味。向來愛飲酒的蘇軾難以推脫賣酒小販的熱情,便買下兩壺。“我行無南北,適意乃所祈”,醉意漸起,已不在意該前往哪里,只希望能夠順從心意。

  想到今日行程,他吟道:“風浪忽如此,吾行欲安歸。掛帆卻西邁,此計未為非。洪澤三十里,安流去如飛。”客舟不進則退,自己不得已掉轉船頭再回洪澤。誰知船頭一調,卻立刻安流如飛,一眨眼便到了三十里外的洪澤。誰說人生不能掉頭?該掉頭時且掉頭,掉頭之計有時未必為非也。而立之年的他,不再那么的執拗。在淮河行船的一夜,讓他明白,有時回頭,避開眼前風浪,也是一種面對人生困難的方式。

  轉眼功夫,八年時間,1079年的早春,蘇軾再次乘舟,前往湖州任知州。他不舍徐州的百姓,離去時寫道:“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只得將這份不舍與思念寄予淮水之中,讓河水蕩滌心中的憂愁。

  一次又一次的調任,讓不惑之年的他,愈發困惑。他不能真正的歸隱,因為他還有著“致君堯舜”的志向,可是這昏暗的官場,黨派的斗爭讓他越發感到疲倦,只能在這寧靜的夜里,投身自然,尋求慰藉。

  這一夜的淮河,平靜且溫柔。“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月色灑滿了河面,略帶寒意的微風拂過,撫慰著蘇軾疲憊的內心。“深夜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夜深時刻,世界都安靜了,安靜的只有蘇軾站在舟頭,欣賞這眼前的美景,這句寫得頗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韻味,或許東坡先生看到眼前明月時,恍惚間也想到了幾百年前的青蓮居士了吧。

  1091年,年過半百的蘇軾從蘇州又調任至潁州,兜兜轉轉大半輩子,他已疲憊不堪,最終又回到了淮河兩岸。“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淮河邊的美景令這位半百老人沉醉其中,享受著獨屬于自己的時間。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上游的河水飛速直下,清澈見底;下游的河水曲折蜿蜒,水光瀲滟。“聲色與臭味,顛倒眩小兒。等是兒戲物,水中少磷緇”。世間萬物隨時間流逝而歷經輪回,唯有這河水,不磷不緇,靜靜流淌,亙古不變,尚且保留了人們心中清高良善的本性。此時的他,只覺得清風拂面,胸中豁然開朗。

  蘇軾的旅途,時常路過淮河兩岸,年少時自覺“長淮久無風,放意弄清快”,中年時深感“今我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老年時感嘆“我性喜臨水,得潁意甚奇”。

  一條淮河,幾乎貫通了蘇軾的一生,快意、豪放、悲傷、迷茫、豁達、坦蕩……他把自己的情,化為墨水,化為文字,寫在這條名為“淮河”的書卷上,留給后人傳唱;如今走在淮河畔,我們也會涌起對東坡先生的念想;淮河,則無言,仍舊靜靜流淌……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5年8月7日

作者:陶宇晨
責任編輯:王瑜